智能制造的十大关键技术指引2023年中国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深度解析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深度解析:智能传感技术指引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随着智能化工程的深入实施,区域协同与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通过融合先进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实现了信息感知、分析规划、纠错容错和网络集成等功能,为提升加工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奠定基础。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如变速器、减速器、高精度轴承等;中游为智慧化生产设备,如数控机床、高端工业机器人、三维打印设备(增材制造)等;下游涵盖汽车制造、新能源、钢铁化工及生物医药领域。
轴承作为支撑旋转体并降低摩擦系数的关键零部件,其产量显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轴承产量将达到275亿套。此外,传感器在检测信息并输出电信号方面扮演不可或缺角色,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942.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83.8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3492.8亿元。
伺服系统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核心功能,它们市场规模约为170亿元,并预计会因为工业自动化程度提升而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企业对于智能制造需求日益增强,这为生产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国产替代正在有序进行,部分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迅速发展,其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至3825.1亿元,并预计2023年将达4090.0亿元。机器人的应用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前沿,加紧布局,因此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被视为衡量其产业规模的一个重要参数。
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本体国产化率仅有30%,但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突破和对锂电池等高增长领域重点发力的支持,本体和零部件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目前全球工业级高分子三维打印设备销量较多,但销量趋势变化较大,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我国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其车辆产销总量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虽然处于调整期,但未来因政策利好、新冠疫情影响缓解以及消费支付能力增加而有望恢复增长。此外,由于政府鼓励医药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发展,对医疗健康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呈现稳定上升态势。
更多细节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及其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