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外资大牌在安卓市场app下载官网上遭遇逆风像落魄的明星一样被抛弃

从风光无限到成为回忆:外资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辉煌与衰落

文丨华商韬略 刘柏铖

80年代初,中国男青年谈婚论嫁时,自行车、缝纫机和石英表被视为必备之物。几年后,这些“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在这些新兴家电中,最受欢迎的是那些洋品牌,如东芝、三星的电视机,以及日立、三洋的冰箱和西门子、松下的洗衣机……

然而,在不知不觉间,这些曾经领跑市场的外国品牌,却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青睐。他们是如何在中国家的舞台上败走?

1980年代初期,当松下幸之助带领数百名工人等候于茨木市工厂的大门前时,无人预料这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这位83岁高龄的日本企业家,是当时世界知名电子工业巨头之一。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充满了热情,并且愿意倾其所有,全力以赴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下幸之助不仅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者,也成为了本土家电产业的一位教父。他提出了一个宏伟计划——联合日本电子工业巨头共同助力中国工业改革,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1996年3月26日,在成都商场,一位身穿红绸带的大叔开始叫卖电视机,这个人就是四川长虹公司掌门人的倪润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本土家电企业如长虹、TCL及康佳等,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当制造能力,但仍然因为核心技术不足而处于国际竞争中的劣势。

政府宣布将彩电进口关税从35.9%降低到23%,跨国公司因此兴奋不已,而国产彩电销售持续低迷。本土企业决定采取价格战,以价格优势去拼掉对手品牌优势。一场惊魂动魄的价格战打响,那场战役波及全国61个大中城市150个大型商场,让利幅度高达18%-30%。

至1996年底,国内六十多家电视企业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但本土品牌却占据市场份额71.1%,外资家电企业遭遇重创。但这一胜利并不能完全替代外资品牌在高端产品上的地位,他们依然掌握着高品质产品的地位。而学习与合作成为本土企业与外资行业之间不可或缺的一条道路。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