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大戏中国厂商如何操盘市场营销之战
滚滚历史长河,淘沙砾金,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行业就曾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战事,电商、O2O、支付……包括现如今的AI之战,然而有一个领域,似乎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智能电视产业。
自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1939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而我国在1958年3月17日首次引进黑白电视机,并且随后迅速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传统制造厂商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命运洗牌。互联网大潮来临时,无数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于这片广袤而又饱受争夺的地盘。而这些巨头们,不仅仅是通过技术创新,更是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将传统“收整山河”的策略付诸实践。
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大量的人口,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将技术发扬光大。在电视设计、研发、生产、供应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体系,但唯独屏幕和芯片两大核心部件,一直以来都是国产电视厂商心中的“难题”。目前,在屏幕这块,我们依然面对的是索尼、三星、LG、夏普飞利浦以及奇美友达等国际品牌;而在芯片上,则是联发科与开曼晨星占据主导地位。
首先是芯片,它成为了新时代下众多竞争者眼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随着人们对于画质和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型显示器尤其是在智能化趋势下的演变,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电视需要既能完成传统解码功能,又能运行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因此芯片设计上兼顾两方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而与手机相比,这些负责控制画质音质运行速度解码功能等事务的大型处理器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们决定着用户体验。
早期,我国在这个领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以及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提升,“国产”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2001年海信启动自主研发工作,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TV芯片——海信“信芯”,这一突破不仅为国内电子工业树立了榜样,也标志着国产TV芯片走向成熟。
现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公司无疑是华为海思,他们推出了hi3751V600及hi3751V510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已经成为许多知名品牌4K電視的心脏。这一系列产品不仅性能出色,而且成本优势显著,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经济合理的选择。此外,还有锐迪科晶晨半导体等公司也正在积极参与到这个市场,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国家对于此类产业给予重视,同时政策上的支持也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一批具有国企背景的大型企业,如海信海尔,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开发,以确保自己能够占领这一关键领域。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加之全球范围内面板价格持续攀升,以及对原材料成本压力的增加,使得许多国际品牌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手段。这种转变带来了新的机会,让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并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的小米同仁们获得了崭新的增长点。
最后,当我们谈论未来时,可以确定的是:从液晶到OLED再到AMOLED,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深刻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不论是在55英寸还是65英寸乃至更大的尺寸屏幕上,无论是否拥抱最新科技革新,每一次决策都会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直接关系到彩电行业前行路线及其相关各方利益者的命运。
总结起来,即便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看似稳定的液晶显示技术仍旧保持其领先地位,但是 OLED 和 AMOLED 技术作为接班人的潜力绝非可小觑。如果说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代表的是稳定与安全,那么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则代表激情与创意,而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则结合了两者的精髓,用以塑造未来世界观景线。但无论如何,最终胜出的不是哪一项技术,而是一切力量相互融合后的综合效果,是谁能最快有效地把握住那股风潮并让它成为驱动力的话语才会真正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