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辉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揭秘银河系首颗地球20的奥秘 - 20220504 ET项目报告

报告题目:探索银河系首颗地球2.0的奇迹 - 20220504 ET项目深度解析

报告人:张辉 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上海天文台

报告时间:2022年5月4日周三下午13:30-15:30

报告地点:东七楼427会议室腾讯会议#:883-9637-0493

邀请人:邹远川 教授

报告摘要: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太空任务正在quietly诞生——地球2.0(ET)任务。ET旨在结合传输和微透镜法,以寻找我们银河系中那些神秘的地球大小外行星,尤其是那些可能支持生命的“地球2.0s”。这些是指直径介于地球半径的80%到125%之间、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冷却且自由漂浮的小质量行星。ET将运用6台高精度传输望远镜监控500平方度的大视场(覆盖凯勒场),持续至少四年,为我们提供一项价值连城的大型数据库,其中包含了超过1,200万FGKM等级恒星高分辨率光谱数据集。

这份宝贵的数据将帮助科学家解决许多关于太阳系外行星领域以及甚至更广泛领域的问题,如对小型行星轨道与恒星特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多重行星系统中冷巨人的发现,对非周期性的天体如卫 星、环形带和彗核存在频率进行测量。ET还将揭示每个系统中最常见的轨道配置,以及我们的太阳系在宇宙中的独特性如何演化。

此外,ET对于其他学科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恒星内部结构、探索古代银河遗迹、研究时域天文学以及黑洞科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在本次讲座中,我会简要介绍ET项目背后的科学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技术挑战。

报告人简介:

张辉博士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并作为上海天文台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他自200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教至今。他致力于理论物理和观测方法论,并领导了多项关键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及数据处理算法开发。此外,他参与制定了全国十大科研成就之一——南极巡天工作,并因其卓越贡献获得2019年度全国十大科技进展奖。此次他作为“江苏省优秀青年才俊”荣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主要成果为新时代下的低成本、高效率观测技术体系开发。

标签: 智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