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理由再买英特尔处理器 AMD因为我们推出锐龙3000系列

没理由再买英特尔处理器 AMD:因为我们推出锐龙3000系列

据arstechnica报道,AMD的Ryzen 3000新系列台式电脑CPU将采用7nm制造工艺,从749美元的3950x到199美元的3600X,AMD已经准备好了跟英特尔的对战。

有趣的是,这次AMD认为Ryzen 3000不只是更便宜,还声称其拥有效能和功耗上的优势。Ryzen 7 3700x的售价为329美元,而英特尔的i7-9700k售价约为410美元。但根据AMD的幻灯片显示,Ryzen 7 3700x的效能也优于i7-9700k,并且耗电量更少,产生的热量也更少。即使在比较绝对旗舰CPU时,16核/ 32执行绪Ryzen 3950x也只有105W TDP,而英特尔的32执行绪i7-7960x则有着165W的TDP。

在英特尔与AMD的战争中,有一件事情仍然保持不变:英特尔仍将有单执行绪效能优势,而Ryzen占有多执行绪效能优势。(例如,Ryzen 3700x拥有16个执行绪,i7-9700k只有8个。)AMD称,其多执行绪效能优势在游戏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AMD客户产品管理总监Travis Kirsch称:“在我们(推出Ryzen 3000系列)之后,我认为人们没有理由再购买英特尔处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Ryzen 3000系列仍然使用AM4插槽,AMD表示Ryzen 3000 CPU是现有Ryzen 2000 CPU的直接替代产品,无需更换主板。

现在,丹麦零售商Komplett.dk公布了三代锐龙、多家X570的零售价格,虽然不代表最终售价,国情也不同,但仍有很价值。

三代锐龙处理器列出的价格折算成美元,并扣除25%税费,分别如下:

- 锐龙3 3200G:100美元

- 锐龙5 3400G:160美元

- 锐龙5 3600:205美元

- 锐龙5 3600X:260美元

- 锐龙7 3700X:335美元

- 锐龙7 3800X:410美元

- 锐龙9 3900X:515美元

对比AMD官方给出的建议零售价贵了10-15美元,看起来还是挺靠谱的,所以接下来的X570主板价格就很有趣了。

被列出的共有技嘉、微星、华硕共15款新主板,但是华硕的价格都一样,看来只是占位符,技嘉、微星的比较正常,同样换算成美元并扣除25%税费如下:

技嘉:

X570 AORUS XTREME:830美元

X570 AORUS PRO:280美元

X570 I AORUS PRO:245美元

X570 GAMING X:190美元

微星:

MEG X570 GODLIKE:695美元

PRESTIGE X570 CREATION:485美元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215美元

MPG X570 GAMING PLUS:190美元

华硕:

ROG STRIX X570-I GAMING:450美元

ROG STRIX X570-F GAMING:450美元

ROG STRIX X570-E GAMING:450美元

PRO WS X570-ACE:450美元

PRIME X570 PRO:450美元

PRIME X570-P:450美元

TUF GAMING X570-PLUS (WI-FI):450美元

果然,X570主板要比X370、X470贵不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它首发支援PCIe 4.0,新特性更多更强,成本自然更高,另一方面AMD现在形势良好,三代锐龙进步巨大,自然也希望能提高档次,走向更多利润的更高阶。

而针对主流和入门使用者,AMD也在准备新的B550、A520主板,不支援PCIe 4.0,相信价效比仍会维持以往风格,而且300、400系列主板也都相容三代锐龙。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Intel来说,即便有自己的晶圆厂,但是想要满足他们使用需求,越来越不容易了,所以找到代工厂为后续产品做准备就很有必要。

据韩国媒体报道称,为了解决14nm产能短缺的问题,Intel已经秘密接洽了三星,后者将为其代工代号为“Rocket Lake”CPU。按照规划,Intel要在2021年释出它。

从之前泄漏的Intel产品路线图看,Intel的产品线路图,他们打算10nm和14nm混用很长一段时间,而且14nm的产品还是占了大头。换句话说,Intel的10nm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能都上不去,所以14nm工艺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挑大梁。

据悉,在Comet Lake彗星湖之后,Intel在2021年推出Rocket Lake火箭湖处理器,还是14nm工艺,会应用与S/H/U全系列处理器,再往后则是10nm的Tiger Lake,主要用于U、Y低功耗产品中(至于高效能移动版H和G系列,基本和桌面版处理器一样到2021年都不会有10nm的产品)。

标签: 智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