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赌注重于芯片研发成果的重要性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数据驱动的教育改革之路
在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的“缺芯少魂”问题中,国内企业对于自主研发芯片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随着中兴通讯事件的发生,国内对造芯热潮日益升温。然而,这场“造芯热”背后,有多少是实质性的投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月2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别人做芯片股价飙升,我一讲做芯片股价(格力电器)就跌了,因为我是真做。”这番话透露出一种深层次的情绪和坚定的决心。
董明珠的话语背后,是对一些企业炒作股价、借助于芯片概念而非真正投入研发的人士的一种批判。在这个过程中,她表达了自己对于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也体现出了一家公司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真诚与坚持。
我们知道,创造高质量的芯片不仅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成功率低且见效慢,因此,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并不会轻易地进行这样的投资。而那些追求短期回报、利用概念炒作来获取利润的资本行为,则被视为一种不负责任且无序的行为。
海思作为华为旗下的半导体部门,其成功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商业模式的手段。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可以轻易模仿,而是在于这些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心智去承担长期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早年时,华为海思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但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它终于在移动通信领域站稳脚跟。今天,无论是麒麟980还是之后发布的小米手机,都使用的是华为自家的海思晶圆厂生产出的产品,这些成果证明了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坚持,可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董明珠对于格力的未来展望,以及她关于未来的设想呢?她的这一决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决策,更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念以及对学术研究价值的大量重视。她认为,要赢得与雷军的小米10亿美元赌注,只要营收能够达到预定目标,那么胜利已然属于他们。这也意味着小米将面临极其艰巨的任务,即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700亿元营收,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业。而董明珠更远大的梦想则是到2023年使格力电器成为6000亿元营收大厂,同时砸下500亿元用于推进核心业务——制备高品质微电子产品。这一愿景,让人感受到她的决心及信念力量,从而相信她能带领格力电器走向新的高度。此文作者徐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