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数据驱动教育赌上未来不负韶华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追逐芯片梦想,数据驱动未来
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缺芯少魂”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然严重依赖外国技术。中兴通讯事件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高潮般的造芯热潮。但是,这种“冲动型”造芯是否真有实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月2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别人做芯片股价飙升,我一讲做芯片股价(格力电器)就跌了,因为我是真做。”这番话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对市场炒作的不屑。
董明珠的话语背后隐藏着对一些企业仅仅为了借助芯片概念炒作股票价格而非真正投入研发的一种批判。这是一场关于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资本操作与科技创新之间较量的大戏。在这个过程中,不乏有企业因为一次偶然的风波而迅速走红,其实质却只是利用了投资者的贪婪心理。
然而,我们也知道,在这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行业里,真正投身于制造业的人并不多。海思作为华为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是最成功的一个例子。虽然其成立至今已经过去15年,并且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华为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像许多其他公司那样轻易放弃。
小米曾经也是这样一个追求者,它推出了自家的处理器Pinecone,但是随后的消息似乎就没有那么频繁传出。这可能意味着,小米并未将此视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在不同的时期调整策略。此外,即使是在早期,当时很多人对于海思能否成功都持怀疑态度,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现在华为已经在移动设备领域脱颖而出,其麒麟980处理器甚至创下了6项世界之最,为其赢得了广泛认可。
正如华为所表现出的那样的耐心和毅力,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研发投入上的不犹豫,这些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董明珠所说的“宁可少活十岁,也要把芯片造好”,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观点,无论是股东还是反对者,都应该认真考虑这种决定背后的深远意义。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压力,董明珠依然坚定地选择继续前行。她认为,只要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那么所有质疑都将化为乌有。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暂停分红,将利润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规模,以确保格力电器成为全球顶尖品牌之一。在她的构想中,到2023年底,该公司预计营收将达到6000亿元,并计划投资500亿元用于半导体研发项目,这个雄心勃勃的蓝图被视作新时代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典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