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的诗篇如同城市之脉CICTP2018正式出版发行

一、过饱和交叉口的智慧配时策略

在这场关于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的盛会上,美国阿克伦大学教授易平提出了一种新的配时策略。这种策略基于“控制策略”,旨在最大化流出车辆数、最小化延误,并优先考虑公交车。对于非饱和交叉口,我们遵循原则是:单个交叉口应确定周期长和相位,然后以流入率除以饱和流率为基础分配绿灯时间;而多个交叉口则需要优化相位差、相序以及带宽等参数。

对于过饱和交叉口,这种策略更像是一首诗,它指导我们如何设计程序,以达到所谓的“bang-bang” 控制原则,即所有排队车辆应在同一时间被清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绿灯分配按照 Departure ratio 原则进行,即流量除以饱和流量。这是一种面向实时控制的方法,只关注绿灯分配,不考虑复杂的相位问题。

二、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技术的发展探讨

2014年的调查显示,有61%的城市建立了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系统,而49%实现了统一控制。共有57,000台信号机,其中37%是智能型。此外,通过结合断面检测与轨迹检测,我们可以促进数据价值的大发掘与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算法应用,使得每个智能体不仅考虑自己的行为,还要关注周围环境,对周边智能体状态做出反应,从而达成区域协调。

三、从数据到决策——整合出行需求及路网仿真

马里兰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张磊介绍了集成AgBM-DTA模拟、行为模型校准,以及对坡道计量进行地域分类。他还分享了DTA中的变速极限运行性能,以及匝道对走廊旅行时间影响的事项。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一个综合管理与控 制实践指南。

四、新时代无人驾驶汽车——未来交通研究展望

全世界汽车制造商都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预测未来5年将出现SAE Level 4级别,无人驾驶,在接下来10年内将达到SAE Level 5级别。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景象。不仅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5倍,而且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将减少道路事故70%以上。

五、高标准规范下的信号设计——法律法规分析

同济大学教授李克平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道路信号设计领域缺乏共识的问题,以及规范标准缺失既是原因也是结果。他呼吁学者企业应用部门创新实践,为行业规范提供经验,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担负起制定推广责任。

六、大北京城里的未来的展望

北京市公安局高级工程师范永强谈到了北京市未来的规划,他提出了顶层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措施,如《北京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指导原则(试行)》等。此外,他还提到了针对山区远郊地区建设警示闪光灯来提升远郊地区道路安全性的计划,并打造一个统一管理属地负责模式来解决老旧设备的问题。

七、“科力威师”的故事 —— 信号机产品从雏形到成熟

科力威师公司通过引进瑞士VSAG技术完成产品雏形,并经过几年的研发,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VS-PLUS工程技术转化产品,该公司结合中国混合交通现状成功开发出了集方案设计于一体 的“科力威师”信号机产品。

标签: 智能仪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