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招生办解读最新高招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引领工业物联网革命

2017年,施耐德电气在成都举办了名为“工业融合,物联网未来”的峰会,这次会议以其开放性和交互性推出了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平台。这个平台通过整合工厂和机械设备,从而帮助施耐德电气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并协助客户简化运营,实现效率提升。

在峰会期间,由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马跃师长带领的一支团队,与业内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大家展示了施耐德电气面向工业领域的EcoStruxure平台。这一转型标志着从传统的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走向融合物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同时改善终端用户体验,创造更多贸易价值,并适应大势所趋的互联网+业务模式。

回顾施耐德电气在中国OEM行业30年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服务商到2007年建立起行业应用中间,对国际行业进行细分,以满足终端客户需求;再到今日拥有2.6万员工、26个工厂分布于中国各地,其关注点也从用户装备自己转变为由装备构成的整个生产线,再到服务和运营,最终实现以工业物联网为核心,将来发展。

过去,只能使用施耐德电气产品对应的软件,但现在随着面向工业领域EcoStruxure数字化服务平台,一般用户可以接触并操作所有产出的软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利用平台带来的便捷服务。此外,该平台还允许用户更加方便地收集自身设备数据,以可视化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面向工业领域EcoStruxure不仅实现了软件功能集成与数据可视化,还具有开放性,使得多种产品能够接入该平台。基于Industrial Ethernet(IE)的这一平台,可以通过IE协议包管一切现场执行单元及传感器,可以包括智能设备等,可完成信息交互与掌握能力,是如此的一个开放系统,不仅可以连接Schneider Electric自家的产品,还可以连接现有的其他品牌或类似成熟软件基础设施,如OPC标准数据收集功能,同时也支持第三方产品之间数据交互。

这样的变化首先让Schneider Electric更好地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在智能制造日益受重视的地球上,无论是规模巨大的还是小型精细化生产,都讲求成本控制和定制,这些都是跟随消费者特性的个性化寻求所引发的一系列需求。而过去的大规模化生产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而此类开放式通用平台则使得订购者能够通过OEM落实至集成商,在其中获得优势。这种通用的开放性,以及创新性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挖掘出数据价值,从可见到可控、可调,使成本驱动变得明晰清楚,更有效完成数字治理,最终使经营形式得到革新。

另一个方面是安全问题,从传统设备安全扩展至今后的信息安全、数据收集安全,这也是OEM商们所追求目标之一。面向产业界域广泛应用的是EcoStruxure,它将从传感器技巧、设计信息乃至云存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剖析,然后分析云技巧形成闭环,以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此外,Schneider Electric 工业事业部OEM行业总监王新华以及中国区OEM业务运营总监乔锐,也分别就公司独特的人工智能制造理念及相关理论,与针对OEM行业策略布局及增长重点进行解读,并详述了他们针对市场变化与未来的战略规划。

最后,在这个面向产业界域广泛应用的情境下,展示了一项重要概念——EcoStruxure Machine架构,它旨在为机械设备制造商及其最终客户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物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的数字处理方案。这是一个真正实践“一网打尽”,将机械操作与加工过程无缝结合,并且支持快速响应及全面的报表能力,有助于降低客户整体本金花费,为整个机械生命周期产生价值。而这项Face-to-Face-Platformized解决方案,使得原来的广泛一度机械一次生意发生改变,将其转变为一次后续数字维护解决方案,有助于优化资产管理并完成数字转型。

对于Schneider Electric来说,此次推出的Face-to-Face-Platformized解决方案不仅意味着大范围上的数据综合处理与开放互联,还使得实际经济中的Industrial Internet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让Industrial IoT走进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手中,

作为最高层次决策者的马跃表示:“正如我们认识到当前软件定义驱动着制造业增长趋势,我们一直保持创新步伐,此次宣布我们的Face-to-Face-Platformized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增强数字时代与自动时代无缚结合,加强企业级掌控力加快决策速度,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为整个产业界域之内的大规模数位转换运动提供坚实保障。”

标签: 智能仪表方案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