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日本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化专家视角下的投资基金考量

在我担任亚洲通讯社社长期间,我曾多次提及中国制造业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我们的政府和企业确实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这一过程,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仍然是巨大的。

在一次与中国前50家制造企业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我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参观天津西门子弗莱德公司时,我深感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业务。但是,要实现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应该为制造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这包括鼓励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我认为,税收减免也是必要的手段。日本已经成功地将法人税率从30%降低到23%,而中小企业税率则从25%下降至15%。我们是否还有改进空间?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国家经济基础比日本更加雄厚。

第二个问题涉及资本来源。一家公司想要发展,就需要资金,这些资金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自身积累;其次来自银行贷款;再次来自社会资本,如投资基金。中国制造业目前依赖社会资本最多,而这类资金往往带有明显目的——投资者希望能够获得最大收益。这导致了所谓“轮企”的现象,即初期并未盈利但股价迅速升值后便被炒作上市,从而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基金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初期飞速增长,但也可能成为绳索。如果不能达到预期价值,公司很容易破产。而且,一旦上市后,如果无法持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便可能遭遇capital withdrawal。这就是许多创新型公司一上市即倒闭的原因:他们更擅长玩钱游戏,而不是真正做实业。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如何做到的。日本大部分企业都拥有丰厚的自有资金,这源于他们善于积累,并且不会乱花钱,即使进行上市,也只专注于核心业务扩张,而不轻易扩展到其他领域。我用京瓷作为例子,他们主席稻盛和夫曾说过,如果7年内没有盈利也不怕破产。这意味着他们具有足够现金储备,可以应对任何危机。此外,“安全驾驶”是一句经常被使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那些充满自信,不论何种金融风暴,都能维持3-5年的经营稳定性的企业模式。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2012年安倍晋三执政时东京股票市场从8000点飙升至22000点。这说明尽管日本经济并不总是在快速增长,但是它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向前推进态度。我相信这种沉稳、持久的发展方式应当成为中国企业追求的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