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就业太难了吧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
人工智能就业太难了吧?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深度分析
随着智能制造工程的深入实施,区域协同与行业联动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相较于传统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通过与先进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感知、分析规划、纠错容错功能,为提高加工质量和使用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如变速器、减速器、高端数控机床及相关配套设备;中游为主轴/轴承、伺服系统等关键设备;下游涵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以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轴承作为重要零部件,其产量在2022年实现11.2%的增长,而预计2023年将达到275亿套。传感器则是检测装置,它们在智能制造装备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942.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83.8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3492.8亿元。
近年来,我国智能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由2019年的14545亿元增至2022年的31813亿元,同比增长17.5%,预计到2023年将达35095亿元。伺服系统作为高端装备实现自动控制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从170亿元增加至195亿元,是未来工业自动化程度提升和深入推进的体现。
企业对于智能制造装备需求日益增强,这为生产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在国家政策利好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迅速发展其产业规模从3825.1亿增长至4090.0亿,是未来工业升级的一大标志。而机器人的出货量也是衡量这一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有望在未来的几年内保持快速新增长态势,并逐步提升国产化率,从35%增加到37%。
全球工业级高分子3D打印设备销量趋势变化较大,但我国市场占比最大品牌如联泰、三菱化学(Stratasys)和EOS已成为行业领导者。此外,随着国家对新兴科技领域的投资加码,以及国内企业技术突破,本地品牌有望进一步崛起并占据更多市场份额。